学风是学生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加强学风建设是形成良好校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全校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之际,经研究,决定在全校深入开展“学风建设促进年”系列活动。请各院(部)按照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创新基地为平台,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通过开展以科技创新活动、各种学习竞赛、学术研讨、经验交流等为主要内容的形式多样、积极向上的学风创建活动,促进我校学风进一步提升,以全新面貌迎接本科教学评估。
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调动广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觉培养科学思想和科学态度,促进我校学风进一步好转,从即日起启动第二届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的有关事宜如下:
1、设有科技创新基地的单位,要加强对基地的管理,积极组织和指导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申报工作;学校鼓励没有科技创新基地的单位,根据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向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中心申请设立科技创新基地,为科技创新活动搭建平台和载体。
5、鼓励学生跨院(部)开展合作研究,学校对项目主持人所在(部)进行资助。
6、集体项目不能转为个人项目,项目成员调整要经报批。每名成员都须全面参与项目,熟悉项目各方面的工作,最终研究成果应该反映出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
7、每个集体项目应确定一名项目主持人(或作者),其他按贡献大小依次署名。在项目申报时,所有成员的信息资料均应在申报表中填写。
8、项目负责人要认真填写申报表,原则上应有至少一名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并对项目提出相关推荐、指导意见。
9、以院(部)为单位进行报名,于4月29日以前统一报送学生处办公室。5月4日-13日学校将邀请有关专家组成评审组对项目进行评审,对优秀项目进行一定的资助。
2010年我校毕业生考研录取人数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它对促进我校的学风建设,引导和激励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各院(部)要以此为契机,树立学习典型,加强宣传,通过抓考研促学风,继续做好考研毕业生辅导培训工作。
(1)做好考研指导,以“早动员、早准备、早辅导”原则指导考研工作。
(2)建立“考研信息库”,定期组织召开“考研经验交流会”。
(3)各院(部)要安排老师对考研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包括帮助学生选择报考学校、专业和导师等。
(4)各院(部)要加强对通过初试学生的面试指导以及帮助学生联系调剂学校或专业等工作。
1、开展专业技能活动推进学风建设。学校将继续举办英语演讲比赛和计算机技能大赛,各院(部)也要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风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开辟更广阔的渠道。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类专业比赛,加大对学生参加专业比赛的投入,使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比赛,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3、办好专家讲座。各院(部)要努力邀请专家学者为同学们进行科研学术专题讲座,同时请他们与同学们座谈,介绍自己的奋斗历程,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4、各院(部)可以邀请专业课老师,通过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讲解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发展方向等,帮助学生加深对专业的理解,从而使他们更加热爱专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利用自己带领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研究的机会,通过对学生不断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科研兴趣,增长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努力学习。
1、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学生社团组织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的引导示范作用,教育学生自觉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自觉遵守各项课堂教学制度。
2、加强考风建设,严肃考试纪律,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和诚信教育。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院(部)要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风建设促进年”活动的重要意义、目的和要求,主动参与到学风建设的活动中来。各院(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成立“学风建设促进年”活动工作小组,并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
2、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各院(部)要结合专业特点,以学风、学术活动、科技发明以及学习竞赛为主要内容,创新学风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风建设活动,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
3、加强考核,表彰先进。学校“学风建设促进年”活动领导小组将对各院(部)学风建设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各院(部)要注意活动素材的搜集,待活动结束后认真总结,写出书面材料报学生工作部,学校将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并纳入本年度学生工作目标管理量化考核。此外,在各院(部)推荐的基础上,学校将组织评选2011年度“十大学习标兵”、“学风建设先进单位”及“校园科技之星”等先进单位及个人,并予以表彰奖励。
成 员:潘春彩 陈 彪 高新战 张鹏辉 王 林 殷志峰 尤建设 唐红亮 常桂荣 陈 涛